在众多三野的将领中,皮定均无疑是一位颇为特殊的军事人物。那么,他的特殊之处究竟在哪里呢?三野部队的形成源于八路军山东部队与新四军的结合,绝大多数的将领均是这两支部队成长起来的精英。皮定均早年曾属于129师,抗战结束后调归至中原军区。他在经历了中原突围之后,率领部队南下至苏皖地区,部队一度被暂时编为华中部队,随后又演变为华东野战独立师,然而只有皮定均从这一独立师调出,前往第六纵队担任副司令员。
1947年底,华东独立师在严峻的战斗中拼搏了多年后,接到命令归建至晋冀鲁豫军区,然而皮定均却选择留在华东,协助王必成参与了一系列关键战役。这段时间里,他与部队共同面对严酷的挑战,参与了莱芜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鲁西南作战、豫东战役以及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,其中每一场都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。作为华东野战的副司令员,皮定均在这段动荡岁月中承担了重任,为部队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。
从华东野战的成立,到后来的三野改编,皮定均的职务也不断升级,从副司令员提升为副军长。军长王必成后期兼任了兵团的副司令员,随着职务的变动,两人的差距也愈发明显。虽然皮定均在副职上呆了很长时间,按理说应该有机会升任纵队司令或者接替军长,但种种因素的影响,或许是因他身处“外来户”的身份,老部队的将领们则大多乘着与部队的深厚情感而获得晋升;更重要的是,三野中能够指挥作战的将领来源丰富,他们往往更加熟悉部队的内部运作和环境。
展开剩余56%在三野的结构中,共有16个军队,而在这之前则有12个纵队,这些军长之中,一部分被授予了中将军衔,另一些则得到了少将的评定。皮定均作为副军长,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,这似乎与许多同级军长形成了有趣的对比。诸如第20军的刘飞,第21军的滕海清,第22军的孙继先,还有第24军的王必成等,均在所授军衔上显露出各自的荣耀,而与之相对的是部分军长并未获得相应的军衔,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。
讨论中将军衔的授予,至少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正军职所取得的成就,而一些正军职的将领却没有被授予中将,这无疑暗示着背后的复杂情形。皮定均作为副军职,为何也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?有传言称,他在抗美援朝时已升任军长,虽然这是真实的,但军衔的评定实际是基于解放战争胜利前的职务,而非后来的职责。
新中国成立后,干部职务得以提升,从师调至军,或是从军调至兵团职务者不在少数,然而大体上仍参考解放胜利前的职务进行军衔的评定。在当时,皮定均的军衔评定报上依然是按少将来上报的,不过最终由于他在中原突围战役中的出色表现,得以晋升为中将。回顾那一历史阶段,他成功带领六七千人的部队进行突围,其中最后保留了五千多人,保持了部队的完整性,这样的战绩着实令人钦佩。
以王震的南下部队为例,该部队在南下时人数也不过几千,经过短短一年的征战,经历了损失与发展相交的过程。而在中原突围后,部队到达吕梁地区时人数却只剩千余。值得注意的是,皮定均的突围方向正是敌军重兵布置之处,突破重围的成就自然显得尤为抢眼。所以,才能被誉为“皮有功,少晋中”,这句话不仅承载了对其战功的赞誉,也彰显了历史对他的认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,股票配资策略官网,信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